【劳动教育】小学四年级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纲要
仅以四年级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开展为例:
小学四年级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纲要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下册
报送单位:薛城龙潭实验学校
设计教师: 四年级教师
小学四年级劳动教育实践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劳动教育实践
教材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12月第1版
适用年级:四年级下册
总课时数:20课时
学校名称:薛城区龙潭实验学校
设计教师:四年级教师
一、课程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出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由山东省新时代教育研究院组织编写,从山东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出学生喜欢、教师好用、收效明显的系列课程资源。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本册教材在编写上,为突出以上主旨,选取了“考察探究”领域中的“学习方法指导”为载体,借助对学生视力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描述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增强统计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统计班级学生零花钱来源和使用数据,教育学生合理利用零花钱,初步形成节约意识和理财意识。选取了“设计制作”领域的“劳动实践活动”为载体,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制作和社会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法,养成做事认真的良好习惯,感受劳动的快乐,培养热爱劳动、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的设计,力求突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相结合特点,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本册教材编排的内容包括“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服务”三个领域的内容,共安排了8个主题。“考察探究”领域设置了“学会数据统计与处理”1个主题活动,侧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设计制作”领域设置了“百变团花”“学煮粥”“学会炒菜”“制作丝网花”“巧做立体书”“巧做交通信号灯模型”6个主题活动,侧重于劳动与技术能力的培养。社会服务领域设置了“爱心义卖”1个主题,侧重于策划与组织能力、爱心助人与团结合作意识上的培养。
全书内容的编排突出三个特点:
1、教材将教案与学案功能合一。教材的每一课都遵循着“情境导入--学习与发现--创意与实践--展示与评价--总结与提升”五个环节来编写,既是教学设计的详细体现,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2、教学内容的编排层次清晰。先进行研究方法的学习,再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立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3、内容丰富,有助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本册教材注重了设计制作领域与社会服务等不同领域的相互融合,从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劳动能力、创新意识、团队意识。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责任意识:能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能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和组织观念,但有个别学生感悟浅薄、我行我素,需要个别关注和管理。
问题解决: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在自我探究、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初步积累了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探究的眼光观察事物,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小课题进行积极的研究,初步具备了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该学段的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对实践操作具有浓厚的兴趣,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对劳动中的审美意识已经有个人的理解,初步形成劳动创造美的意识。但效率不高,常常不能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各学科都有对学生小组合作的培养,所以学生已具有小组合作意识。小组能有目的、有分工的进行合作探究,并能对团队研究的结果进行有效描述。但小组内部还有学生不配合不探究,组与组之间也存在着合作和探究的差异。下一步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与合作效能的提升仍是本学期的活动训练重点,可以把小组长的培养与活动组织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在学生合理分工协作互助方面,借助不同的活动主题为载体有目的的有层次的推进,使其合作能力获得螺旋式的上升。
二、课程目标
(一)课标总目标 :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期目标: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特征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结合本册教材的相关内容,制定如下的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义卖活动,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并理解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
2.责任担当:围绕日常生活开展义卖服务活动、学煮粥、学炒菜,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物,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家庭生活和学校、社区生活的意愿。
3.问题解决:结合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4.创意物化:通过做团花、制作丝网花、立体书和交通信号灯模型等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作品,服务我们的生活,发展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在活动中深化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提升教育效果。
三、课程内容
四年级劳动实践活动的本册内容设计的相当丰富,形式也很多。这学期主要围绕“数据统计与处理”、“百变团花”、“学煮粥”、“学会炒菜”、“制作丝网花”、“巧做立体书”、“巧做交通信号灯模型”、“爱心义卖”这八个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如下表:
所属领域 |
课程内容 |
课时 |
分享课程纲要 |
1 | |
考察探究 |
学会数据统计与处理 |
2 |
设 计 制 作 |
百变团花 |
2 |
学会煮粥 |
2 | |
学会炒菜 |
2 | |
制作丝网花 |
2 | |
巧做立体书 |
2 | |
制作交通信号灯模型 |
2 | |
社会服务 |
爱心义卖 |
2 |
复习总结 |
1 | |
大单元检测 |
2 |
四、课程实施
(一) 课程资源:
(1)文本:教科书、学习单、活动调查表、活动报告单、探究方案等。
(2)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3)材料与工具:电脑WPS软件、剪刀、彩纸、铅笔、橡皮、美工刀、大米、水、食用油、锅、勺、碗、西蓝花、大蒜、葱姜、食盐、味精、耗油、炒菜锅、洗菜盆、菜刀、铁丝、丝网、套筒、弹力线、胶带、钳子、尺子、水彩笔、马克笔、LED灯、5号电池、导线、鳄鱼夹、木块、木条、木片、螺丝、扎带、斜口钳、螺丝刀等。
(二)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内容方面:
(1)教师应从劳动教育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应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应深刻把握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以实现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的创新。
(2)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也是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的学习,进行自主探究。
所以,教师应明确活动主题,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劳动教育课的教学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劳动保护,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则,要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安全性。
2、课堂教学组织设计:
(1)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2)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3)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小组合作范围可以从班级内部,逐步走向跨班级、跨年级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组织方式。
3、课堂教学方法设计:
(1)方法指导型
指导学生学会调査、访问、搜集资科、写调査报告、采访记录、观察日记等活动技能与方法。
(2)实践体验型
培养学会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积淀文化内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并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
(3)设计制作型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进行深度的探索,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
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 课程评价
课标指出劳动实践活动情况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持续发展为目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坚持评价的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1、评价的方式
(1)自评与互评
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之后,进行分组汇报与交流活动成果时,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在自我评价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也要对自己的学习发展有深刻的认识,表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做了些什么,有哪些体会和启示,使自我评价起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作用,从自我评价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
(2)教师评价
学生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包括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现场考察、整理信息、小组内部讨论交流等,教师自始至终注重语言的激励性评价,实施赏识教育,学生的活动行为受到了关注,他们的活动兴趣会更浓,也更有信心。
(3)家长评价
有些实践活动是需要在课外甚至是在家里进行的,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先争取家长的配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对学生在课外、家中表现给予评价。这样,更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劳动实践活动记录袋评价
劳动实践活动记录袋是收集、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一连串表现、作品、反思、同伴或教师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2、综合实践学生评价表
活动内容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
评价项目 |
评价要点 |
自评 |
互评 |
家长评 |
师评 |
一、情感态度 |
1、积极参与活动 |
||||
2、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建议 |
|||||
3、不怕困难和辛苦 |
|||||
二、合作交流 |
1、乐于合作,能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 |
||||
2、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 |
|||||
3、善于提问,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
|||||
4、能对自己进行“反思”。 |
|||||
5、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想法与成果。 |
|||||
三、学习技能 |
1、活动方案构思新颖独特 |
||||
2、方案细致周全,切实可行 |
|||||
3、会用多种渠道收集处理信息 |
|||||
4、实践方法方式多样 |
|||||
四、实践活动 |
1、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活动 |
||||
2、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
|||||
3、积极实践,发挥个性特长,施展才能。 |
|||||
注: 1、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 2、A表示好;B表示较好;C表示一般;D表示尚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