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评价】北校特色学科建设阶段性总结
2023年9月以来,北校区认真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推进语文特色学科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美术特色学科建设的意见》(以下统称两个意见)的要求,现将两个学科的特色建设总结如下:
一、前期工作总结
一是强化学科建设领导。校区成立了以常务副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以教研组为中心,通过校区和年级教学工作例会做好特色学科调度工作,以月工作推进为主要手段加强学科建设。
二是加强学科课堂建设。美术学科突出两类课型,通识课利用“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模式,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兴趣,专业课在自有师资资源的基础上引入专业培训教师,高一年级每周1次,高二年级每周3次,已完成素描景物、石膏、头像,色彩和速写的基本功教学。语文课堂突出“读”“写”教学。读:利用好文史馆,每周“1+1”的模式,1次阅读课加1次自选课;写,落实“1+1”的要求,1是书写质量,以月为单位在基础年级开展书写之星评选,1是写作课堂,做好写作训练,以阶段性参加作文竞赛为契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2023年9月以来,1人(李翔)获得市级骨干教师称号,3名教师(渐培、王明明、王凤仙)在全市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以上奖励,5个单元学历案4名教师(刘静、李娜、贾璐、王海燕)在区“目标确立与叙写”比赛获奖,本学期组织1次(贾璐)全校语文达标课堂示范课。
三是做好学科教学教研。2023年9月,两个教研组聚焦“大单元教学”,以此为主题开展了5个分主题10次主题教研活动,加强对大单元教学的理解与应用。做好组内小课题研究,4个校级(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与探索、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环节研究、如何将爱校园、爱环境教育融入到《中西方古典园林》教学中、如何设计高中美术学历案中的学习过程)完成研究验收有效针对教学中最紧迫的问题。加强备课组内部建设,强化“1+N”的教研模式,1人(陈敏)教师参加全校备课组长论坛,分享备课组建设经验。
四是提升课程体系质量。在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础上,以社团建设在载体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目前学校书法社、剪纸社、摄影社、执爱文学社、广播站等校内社团活动开展常态化,在实践中进一步凝练校本课程。总结美术专业生培训的经验,总结了素描、速写和色彩的专业生培训校本课程,提升专业生培训的效果。语文的72篇古诗文鉴赏正在进行教学整理,计划梳理完善成校本资源。
五是丰富特色学科活动。在学科活动中,北校区坚持“用比赛创设平台,以活动促进学习”的思路做好校内学科活动的设计实施与总结。2023年9月以来,以“专业+欣赏”为理念组织了2次书画展,为美术、书法特长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并用优秀作品更替校园展廊,2024年5月美术书法展已完成作品收交,开始进行评审,书法优秀作品将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材料反馈给班级;语文以“品读+分享”为理念,班级初选、年级筛选、校区展示进行了“迎中秋、庆国庆”诗歌朗诵大会(1名学生被推荐参加区局比赛)、举办“让阅读成为习惯,用书香充实人生”读书推介会,5月份的话剧和心理剧展演已完成前期剧本创作和简单排练。
六是开拓特色建设思路。注重“引进来”,2024年1月邀请青年书法家李泽国入校进行书法辅导,提高学生书法素养,4月邀请枣庄工艺美术大师朱英雄传授核雕工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坚持“走出去”,高二组织部分学生去曲阜尼山圣境研学旅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春节前夕美术书法剪纸社团走进怡苑社区,送“福”字、窗花,扩大了办学影响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叶圣陶杯、世界华文作文大赛等,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师资与学科建设存在差距。一个好教师就是一门好校本课程,就是一个优秀社团。社团和课程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能力不足和动力不足制约学科高层次发展。
二是硬件与学科建设存在差距。目前学校学科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语文和美术相关功能教室用房配备有限,活动场地少、条件弱。
三是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目前语文和美术教科研省市立项仍为空白,教学研究论文少,由此产生的名优教师推优评选层级不高。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获得政策支持,从双一流高校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内部挖掘,选树名优教师,引导教师成名成家,提高教师个人素养。
二是做好相关活动设计。以活动为契机,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话剧展、辩论赛、诗歌赛、艺术展等用活动丰富学科发展。与校外实践基地、研学基地联系,开拓学科建设发展的视野。
三是加强课堂教学建设。已达标课为契机,美术按照通识课、专业课,语文按整本书阅读课课、写作课、文学鉴赏课等建立课型基本教学范式,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四是提高办学影响力。引进优秀师资教育学科等资源,提高学科建设的层次和丰富度,做好教学引领。鼓励优秀教师外出讲学,提高学科教学影响力。努力与高校、省内著名高中的共建,提升特色学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