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薛城区实验高中2024年工作要点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之年,是学校品质特色发展的攻坚之年。学校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1246”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目标—提高育人质量 建设品质八中,坚持两大理念—“自主·卓越”的核心理念和“为学生发展服务 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育人宗旨,秉持四个原则—守牢安全底线、深化管理创新、落实学为中心、推进数智赋能,抓实党的建设内涵提升、管理机制创新提升、教师队伍素养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提升、育人质量全面提升、校园环境美化提升等六大行动,努力办好有高度、有精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人民满意高中。
一、抓实党的建设“内涵提升”行动,筑牢发展根基
1.深化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制度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师集体大备课、教学大比武、教师大培训等活动,探索思政课与班会课融合,开展思政(班会)教学设计展示活动,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2.完善党建工作规范管理。全面规范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党总支党建工作定期会议、月度通报、述职评议等运行机制;提升学校党建品牌内涵,构建“一总支一品牌、一
支部一特色”格局。举办党务工作座谈会、支部书记论坛等活动,提升党建工作服务能力。高标准做好信访稳定、老干部和工会团委等工作。
3.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研判,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落实网络安全负责制,保障学校网络安全。强化学校正面宣传,利用中央和省市区各级媒体,做好学校品牌和形象的宣传;用好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强化新媒体宣传;高度重视舆情的引导和处置,主动应对舆论热点,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教育干部、教师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4.深化廉政警示教育。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廉情分析和政治生态分析,严格述责述廉机制,高质量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推进会。加大对“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力度,严查师德失范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二、抓实管理机制“创新提升”行动,把握基本遵循
5.坚持依法依规治校。坚持发展以党委领导监督为保障,校长负责制为主体,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民主参与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处室垂直管理和年级扁平管理相融合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完成学校章程和制度汇编的修订工作。
6.强化管理模式改革。坚持系统理念和有解思维,善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学校发展中的难题,先人后事、尊重干部、善待教师。强化校级干部对分管工作的宏观调控、指导督导;发挥好课程实施(教务处)、教师发展(教科室)和学生发展(政教处)三个“指导中心”的职能,年级管理既要发挥主体作用又要对接处室的工作计划、回应处室工作部署。主动对标教育发达地区、对接高端教育智库,走出去、请进来,再造学校发展新优势。
7.深化全环境育人。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成长向导等作用。完善三级家长委员会建设,定期不定期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开好家长会,多种形式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好家长“进课堂、进餐厅、进宿舍、进操场”等活动;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研学游、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密切家校联系与合作,形成办学合力。
三、抓实教师队伍“素养提升”行动,激发核心动力
8.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思想引领,定期举办理想信念教育,扎实做好“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新时代使命”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师德正面典型宣传,评选年度“师德标兵”30名;加大师德失范惩处力度,紧盯侵害学生权益、酒驾醉驾等重点师德失范行为,定期开展专项教育。开展好庆祝第40个教师节活动。
9.坚持理念引领。通过读书论坛、业务考试等多种形式,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全面的质量观、协调的发展观。继续分批次有序组织干部和教师外出到教育先进地区和知名高校培训学习,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加强校本教研,完善“一核两翼三型四融”的教研模式,即以促进教师成长、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建立学校全面推动机制和强化教师自我驱动为两翼,通过学习型、教学型和研究型三种教研形式,促进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智慧校园建设相融合,优化主题教研和听评课活动,切实提高教师适应“三新”教学要求。
10.强化分类培养。加强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实施新入职教师、学校课堂名师、区级各类骨干教师和名师等梯队培养模式,关注青年教师培养,落实青蓝工程。命名第二批“课堂名师”,启动第三批“课堂名师”培养人选评选。加强教师课堂达标能力培养,落实驾考式测评要求,分项推进教师课堂核心技能,采用基本功大赛的形式,以 “学、练、比”为手段提高教师全链条达标能力建设。完善优秀班主任梯队发展体系,开展班主任论坛、基本功大赛系列活动。
11.关注身心健康。坚持人本关怀,减少教师非教学工作负担,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关注教师在学生管理、评先树优、职称评定等方面情绪状态,开展文体活动,调节工作节奏。
四、抓实课堂教学“品质提升”行动,释放最大增量
12.强化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影响学校质量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确保高三完成高考目标任务;非毕业年级不断提升加工率,在学科奥赛、英语、作文、科技等大赛中获佳绩。
13.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完善校长—业务校长—教学处室和年级主任—教学副主任兼职年级副主任—备课组长和班主任的“双线”管理结构;通过《2023—2024 学年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方案》《关于深化课程改革 建设达标课堂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加强政策指导,统筹推进课堂教学建设。深化备课组长周例会工作制度,举办备课组长论坛,解决好教学管理“最后一公里”的落实问题。
14.推进特色学科建设。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要求,建构多样共生、自主发展的 “ 自主·卓越”特色课程体系,完善国家课程开设机制,落实校本课程实施机制,构建课程实施评价机制,以机制建设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语文和美术为龙头,推进特色课程建设,语文学科完善“博·悦”语文特色课程,美术学科完善“融·润”美术特色课程,在课堂建设、社团发展、主题活动、办学影响等方面持续发力,凝练特色,打造精品。推进更多学科创建省市特色学科。
15.狠抓教学常规规范。提升常规规范性。规范学历案(备课活页)的命制,正确分析学情、解读教材、分解课标、叙写学标、设计评价任务、优化教法学法,重在 教学设计,体现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加大常规检查力度。完善常态化“点课—听课—评课—反馈”的课堂教研模式,加强对常规课堂的监控,增强教师落实达标课堂的自觉性。完善备课常规检查,落实年级互查,听后检查的要求,评选优秀备课设计,做好展评宣讲, 以备课带动教师课堂达标。
16.推进大单元教学实验。制定推进大单元教学实验的若干措施,以大单元教学实验推进达标课堂建设。深化课例研究,建构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新样态,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加强实验教学,确保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堂演示实验正常开展,分组实验进课表。
17.做好教学全过程评价。分层次做好教师评价工作,教师主导做好课堂评价和单元评价,做好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以评价诊断学情,以评价促进教与学。年级主导做好阶段性评价,用评价发现班级间、学科间差距,以评价发现教师间达标课程落实差距,做好薄弱班级和教师帮扶,提升年级整体教学水平。校区主导做好期末评价,评价教师达标课堂完成情况,学生发展提升情况,优化师资配置,做好教师实绩考核。
五、抓实育人质量“全面提升”行动,聚焦根本任务
18.持续深化自主教育。强化自主意识,健全自管队伍和工作机制,坚持学生自我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深化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狠抓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坚持不懈规范仪容仪表、手机使用、学生交往等常规管理。改进学生评价,深化“星满校园”评选活动,坚持“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加强学校社团 建设,开展校园文化和科技创新活动。
19.培养学习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作业统筹管理,降低作业总量,形成“预习-学习-复习-训练-巩固”的学习全环节,避免将学习简单置于在刷题训练上。聚焦融合育人,落实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全面优化全学程管理,关注学习品质;通过学法指导、学法征文等活动强化学法指导,提升学生学习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统筹课内课外,深入推进语文、英语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行动。上好语文、英语作文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做好竞赛辅导,提高学生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
20.提升体育艺术素养能力。开好音乐、美术与体育健康课程,让每名学生至少发展一项艺术爱好、掌握一种健身技能。优化特长生管理办法,提高体育、艺术比赛竞技水平。
21.深化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建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落实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教育必修课。加强劳动教育基地、资源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组织学生到厂矿企事业、农村社区福利院等开展志愿服务。
六、抓实校园环境“美化提升”行动,夯实办学基础
22.打造安全校园。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常态化巡视包靠、风险评估、调度评价、闭环管理、全员培训等五项机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整合校园视频监控体系,提高学校智能化安防水平。做好校园伤害纠纷调解,成立校园伤害纠纷调解委员会,维护师生和学校权益。持续开展校园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坚决守牢防溺水、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防欺凌、消防安全等校园安全“一排底线”。做好教育考试服务工作,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守牢各类考试安全底线。
23.打造健康校园。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推进中小学饮食健康教育和近视防控宣传教育。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好用好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健全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风险发现预警、干预处置机制。加强体育锻炼,将体育专项教学和专题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
24.打造文明校园。继续实施办学条件升级改造,改造北校的实验室、艺术教室及社团活动室等,改造东校的排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以及劳动实践基地,提升南校艺体活动中心。根据校情改造提升校园绿化景观,建设主题特色文化景观。
25.打造智慧校园。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班本化、学科化学情分析,为精准教学提供数据支撑。探索基于数据分析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新范式,建设校本作业资源库,创作数字化作业管理新机制;加强线上教学平台建设,坚持线上线下相融合,丰富线上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离校期间教学指导和实施的水平。探索无纸化办公和数字后勤服务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