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措施】周营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预防控制相关信息,落实政府应急处置措施的相关信息
内科应急预案
为救助广大患者,真正体现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到及时抢救、治疗,把握好病人治疗的最佳时间,按院部要求特制定此预案。
一、加强领导,成立领导组织及抢救队。
以院长为组长,业务院长为副组长,及各成员为抢救队。
组 长:袁玉涛
副组长:王 琦
成 员:刘 莲 孙启民
邵玉梅 庞 海 王 燕
二、建立绿色抢救通道
对于各种急重危患者,优先及时迅速、安全的进行检查抢救,尤其是有生命危险的急性病人。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以全体内科医生为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为内科急症的诊断,治疗和急救流程,使每个人都熟练掌握,坚持统一学习和自己学习相结合。在培训中要严格做到按照院部及科室的安排部署,做到四个确保。即一是确保学习人数;确保学习时间;确保学习内容;确保学习质量。
四、不定期拉练,提高应急能力
科室不定期进行拉练,事先不通知,检查从接听电话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对各种突发事件抢救进行演练,(如农药中毒、心肺复苏、心功能不全等)。做到出诊迅速,抢救急时有效。
五、做好抢救器械、物品、药品的准备工作。
将抢救所用器械、物品、药品等预先准备好,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做到器械物品齐备,不缺失,药品齐全,不过期。
六、常备药品目录及器械情况
器械:心电图机、除颤器、洗胃机、呼吸机。
药品:付肾、阿托品、利多卡因、立止血、可拉明、硝酸甘油、西地兰、氟美松、解磷定等。
外科应急预案
为更好的做好外科各种急诊抢救工作,特制定如下各种工作制度。
一、加强领导,成立领导组织及抢救队。以科主任、骨干成员为主成立领导小组及抢救队。
组 长:袁玉涛
副组长:王 琦
成 员:王传启 李志龙 王广成
周 坤 李腾飞 邵 凤
二、建立绿色抢救通道
对于各种急重症患者要优先及时、迅速的进行抢救,尤其有生命危险或有重要器官、血管、神经损伤者。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以全体外科医生为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为外科急症的诊断治疗和急救流程,使每个人都熟练掌握,要坚持统一学习和自己学习相结合,做到辅导、自学、交流。在培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院部及科室的安排部署做到四下确保。即一是确保学习时间;确保学习内容;确保学习质量。
四、不定期拉练,提高应急能力
科室每一季度进行不定期的拉练,事先不通知,检查从接听电话到急救人员到达急救车时间,对各种突发事件抢救进行演练,(如心肺复苏、骨折固定、止血包扎等)。做到出诊迅速,抢救措施到位。
五、做好抢救器械、物品、药品的准备工作。
将抢救所用器械、物品、药品要预先准备好,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补充,做到器械物品齐备,不缺失,药品齐全,不过期。
六、常备药品、器械目录。
器械目录:止步带、绷带、敷料、5角巾、夹板、手电筒、听诊器、血压表、手套、开口器、压舌板、牙垫、舌钳、输液器、喉镜、气管插管、人工气囊、急救包、氧气袋、给氧鼻导管、注射器(20毫升、5毫升)。
药品: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安络血、6-氨基乙酸、立止血、多巴胺、间羟胺、西地兰、安定、鲁米那、异可刹米、洛见林、回苏灵、速尿、甘露醇、地塞米松、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706代血桨、复方氨基比林、75%酒精(棉球)、2。5%碘酊(棉球)、红汞(棉球)。
麻醉意外应急预案
麻醉操作及手术进行中,如出现麻醉意外则按以下预案进行:
一、立即停止手术,成立抢救小组,由麻醉医师任组长,巡回护士任组员,必要时术者参加抢救。
二、呼吸减弱或停止者,行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保障氧供,防止缺氧造成脑死亡等意外。
三、血压降低、心跳停止等循环系统出现意外时,立即行心脏按压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保证重要脏器供血、供氧。
四、现气胸时视情况而定,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
五、药物中毒时,吸纯氧安定类药物应用,惊厥不能控制者应用肌松剂、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六、连硬外、腰麻出现意外不能顺利完成手术时,改全身麻醉。
防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预案
为切实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为认真做好人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有序落实肠道传染病大流行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危害,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建立组织与管理
(一)建立组织
(1)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袁玉涛
副组长:王 琦 邵长杰
成 员: 张 慧 刘 璇 刘 莲 张 薇 王永勤 刘洁 孟 会
责任:制定医院感染措施,监督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2)传染病技术专家组
组 长:王 琦
成 员:邵长杰、刘 莲、王传启 张 薇、刘洁、王永勤
殷允庆、张景丽、刘璇
负责:传染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排查、诊断和治疗。监督、管理防止医院交叉感染各项措施的落实。
(3)传染病应急小分队
队 长:王 琦
副队长:邵长杰
成 员:刘 莲、王传启、王广成、李光辉、孙启民、
邵玉梅、王 燕、王秀艳
司 机:褚猛
负责:处理传染病疫区的控制消杀、隔离等,严防疫情蔓延。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当前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心安排扎实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防止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传播漫延。
三、 保障措施
(一)技术保障
对医务人员开展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基本知识、治疗原则、疫情报告、流行病学知识、消毒、隔离和防护基本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对肠道传染病的认识,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物资保障
保障应急预防性药品、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消杀药械、检测试剂等物资储备和供应。
消防应急预案
“预防为主,预消结合”是消防工作实行的基本方针,做好消防应急预案是保障社会稳定和确保消防工作正常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本单位防御和抗御火灾的能力、保护病人及员工人身及公私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组织机构:
1.灭火行动组:医院总值班室、病区当班医生、护士
2.通讯联络组:办公室
3.疏散引导组:当班护士
4.安全防护救护组:急诊、门诊医生、护士
(二)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1.发生火灾时,病区当班医生或护士要及时拨打119报警,报警时,应向消防队讲清火灾地点、单位及燃烧物,并把自己的单位电话号码告诉对方,以便联系,并立即派人到路口等待。
2.消防队到达后,立即将发生火灾的时间、人员伤亡及燃烧物等情况向消防队指挥人员汇报,以便消防人员掌握火场情况。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发生火灾时,当班医生和护士应立即进行扑救火灾,同时组织疏散人员和物资,主要通过疏散楼梯进行疏散。
1.将走道进入楼梯间前室的门向两个方面开启。
2.立即组织疏散人员,将人员及物资通过安全出口进行疏散离开现场。
3.人员、物资撤离完毕后及时将楼梯间的门关闭,防止烟雾通过楼梯向上蔓延。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1.切断非消防用电电源,关闭空调送风系统,关闭氧气管道阀门。
2.利用手动报警按钮报警。
3.消防控制室启动喷淋系统,利用喷淋系统灭火。
4.利用灭火器灭火。
5.利用室内消火栓、消防卷盘灭火,打开消火栓箱门,击碎启泵按钮,拉开消防水带,接上水带接口,利用消防水枪灭火,或直接拉出消防软管,利用消防水管灭火。
(五)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1.利用内线电话与消防控制室保持联系。
2.利用手机、固定电话报警。
应急综合办公室工作制度
1.医院总值班工作,在院长领导下,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和安排。
2.办公室人员及时传达、处理上级指示和紧急通知,承接未办事项,接到电话,应详细记录时间、内容、对方姓名单位,并及时办理,记录在案。
3.遇重大抢救,应及时报告院领导、院办、护理部并协助有关科室组织抢救。
4.遇科室间需会诊时,办公室人员应及时与科主任联系,决定有关科室人员前往会诊,协助救治。
5.值班人员要按时认真交接班,做好值班记录,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6.值班人员要衣帽整齐。接待患者、家属和来访群众时,要热情、有礼貌,认真负责地解决问题。
7.值班人员要负责当日值班室的清洁卫生,保持室内整洁。
急诊室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
1.各临床科室应选派有一定临床经验和业务技术水平的医师、护士到急诊室工作。人员轮换不宜过勤,尽量做到相对固定。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
2.对急诊病人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的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各项记录。
3.急诊室各科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便于使用。由专人管理,经常检查,及时补充。
4.急诊室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该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建立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操作程序。
5.急诊室应设立若干观察病床,病人由有关科室急诊医师和急诊室护士负责诊治护理。值班护士应随时主动巡视病人,按时进行治疗与护理,并及时记录,反映情况,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两小时内上报卫生防疫机构,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2.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乙类传染病疑似传染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六小时内上报卫生防疫机构,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3.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时,应于二十四小时内上报卫生防疫机构,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4.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应于两小时内上报卫生防疫机构。
5.任何人不能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一氧化碳气体中毒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一旦发生一氧化碳气体中毒的突发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特制定本制度。
二、一氧化碳气体中毒急救物品
吸氧面罩、 氧气瓶(氧气袋)、 呼吸气囊、 急救药品箱、 急救120车
三、院内一氧化碳气体中毒抢救应急小组
组长:王 琦
成员:孙 娇 张平静 王秀艳 王传启 李志龙 刘 莲 张景丽 王玉娟
四、应急基本知识 1、一氧化碳气体的特性
1.1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无色气体,相对密度0.79,能溶于水,比空气轻,有毒。
1.2危险特性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2、一氧化碳气体中毒程度判断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
蛋白浓度可高于10%;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
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五、 急救措施
接到一氧化碳气体中毒的求救电话,立即组织抢救应急抢救小组携带急救药品、氧气等,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判断患者中毒程度,实施急救。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3、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
4、对中毒较轻的病人,可以让他喝些浓茶,鲜萝卜汁和绿豆汤等。
5、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让病人平躺下,解开衣扣和裤带。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6、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7、拨打120急救电话,转诊危重患者至高压氧舱医院救治。